欢迎进入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春江分校网站!2025年4月5日  |  星期六
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
作者: 刘丽娟 | 发布时间: 2018/5/30 15:27:10 | 2607次浏览

——记期中考试

刘丽娟

忙碌而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拉下了帷幕,但是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。接连几天都在想着这次考试,接连几个晚上没有睡好。回顾此次考试,失望、无奈、迷茫、寒心……五味杂陈。

考试当天,一拿到样卷,就迫不及待地逐题分析与推敲。结果,大失所望,原本认为是重点的第四单元——人物篇,却只考了一个看拼音写词语,枉费我和我的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。而认为不会是重点的第一、二单元居然继月考后又一次上演重头戏。虽然考前也复习了,但毕竟没有花很多精力,心中不免敲起了小鼓。逐项分析,认为看拼音写词、组词和课文填空应该不算难,估计得分率应该在90%左右,事实上,也确实如此。但是这几项基础题只占一小部分的分数,还不能决定这次的均分,阅读、作文、古诗才占据了大半江山。

一看到古诗,心里就凉了半截。估摸着有5首没有复习到的古诗,学生可能丢分较为严重。其中有3首是一年级背诵的,1首是二年级的。当时因为许多字没有学过,所以用了拼音代替,现在那些字都学过了,可是仍有学生用拼音代替或写同音字和错别字。平时的复习中,也只是要求背诵过关,很难做到默写过关,更何况一、二年级积累了32首诗都有可能考到,本学期狂赶进度,实在也没有办法保证过关。还有一首诗是本学期要背诵的。由于教研员曾经说过“本学期的古诗会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考”,抱着侥幸的心理,这首诗在考前没有复习过,只是在开学初布置过让学生背诵。结果是当然的,许多学生在古诗上再次“栽”了跟头。

在课内阅读中,有这样一道题目:“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,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。”把( )比作( )。虽然上课的时候反复强调是把(华灯的倒影)比作(银蛇),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写成了“把(华灯)比作(银蛇)。”全班仅有7人写对此题。让我感到十分失望。

继续往下读到课外阅读“时光老人和流浪汉”,心就真的凉透了。其中“时光老人为什么说自己做了一件蠢事?”自己读过文章之后认为,文中的最后一句应该就能概括了:“给你再多的青春,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。”应该只要把人称换一下就是比较完整的答案了。试卷批完之后,却发现写这个答案的孩子都被扣了分。心里想:严格点就严格点吧,对孩子们有好处。让我感到迷茫的是另外一题:“你想对时光老人说什么呢?想对流浪汉说什么?”我一边监考六年级的孩子,一边思考着,假如我是孩子,做到这题我会怎么写?我会对时光老人说什么呢?批评他给了别人一次青春吗?赞扬他爱帮助别人吗?教育时光老人应该怎样做吗?……究竟怎样才是准确的呢?看了评分标准,“无标准答案,言之成理即可。”心下琢磨着:应该回答以上我思考的几种答案都可以吧!(因为学习《三袋麦子》这篇课文就告诉我们: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,不应否定孩子独特的见解。)只是,批改过的试卷又一次让我失望和迷茫——我们究竟要教出什么样的孩子?全都是像工厂里生产的零件一样整齐划一吗?

课外阅读的一些其他题目就属于毫无悬念的,也是失分很大的了。像“打量”的“量”读音是轻声,“返老还童”要精确为“从老人变回到儿童”等等。

阅读过后,不出我所料,真的是一篇留言条。对于课上专心听讲的孩子来说,无疑是送分的题目。但我却为那些学习不扎实的孩子担心。事实也的确像我担心的那样,好几个孩子没有读题,留言条的内容、留言人、留言日期都没有按要求填写,可惜了这5分。而看到那篇大作文“第一次( )”,多少有点忐忑,因为还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教过写事情的方法,三年级一直在讲写景的文章。不过,这样题材的作文,通常也不容易走题,基础分能得到保障,但是想拿高分却不容易,要把事情写具体,并要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。作文批改出来,大部分学生没有让我失望,不少学生的作文扣了1-4分,对于30分的作文来说,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作文了。

回顾整张试卷,基础的能保证分数的地方太少,学生的粗心,做题习惯差成了每次考试最大的问题。包括很多平时比较好的学生,在本次考试中也没有好好发挥,全班连一个90分以上的学生都没有,这是不正常的。不仅这样,从一年级进学校开始,到上次月考,100%的及格率终于被打破,而且还是彻底打破,仅得了47分,其中作文走题,只得了基础分17分,除了基础题得了30分之外,几乎没有她会做的题目。这不免让我失望。

在得到分数的第一时间,我与这个孩子的家长——外公取得了联系,希望他能带个信,让孩子的父母抽空来学校一趟。只是和他的谈话更让我无奈、失望、心寒。和他的对话如下:

“你家孩子这次考试考的不好,明天让她父母来一趟。”

“考多少分啊?”

47分。”

“喊她家人来也没有用,每天晚上她不都是辅导到10点多钟啊?还是这个样子。”

“所以说要叫父母到学校来一趟,看看是什么地方要抓,有目的的抓才管用啊。”

“没有用哦。她就只能这个样子了。我们家另外一个小孩就好,老师从来也不找家长,成绩不也满好的啊?”

“小孩还小孩不一样啊!不然干嘛叫父母来呢?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才好抓啊!不然,把小孩苦死了成绩也上不来啊!”

“没有用的,再抓死了也是这个样子。”

(旁边有其他的家长忍不住说:“连老师都没有放弃呢,你怎么就先放弃了呢!你们家长放弃了,让老师怎么做呢?”

我没有再听孩子外公嘴里嘟囔着说了些什么,只是对他说:“不管怎么样,明天叫她父母来一趟。”心里真是无比失望,也替这个孩子感到一丝悲哀:她在家人的眼中竟然就是这样的。

质量分析做完了,反思自己要做的地方有以下几点:首先,基础知识本次考试有了进步。基于上次的月考,基础知识得分率仅在75%左右,所以考试前进行了基础的强化,得分率竟然有的项目达到了97%左右,不过,看了看试卷,觉得这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。解决办法——消除“尾巴”,确保基础知识不丢分。其次,古诗的积累仍需加强。本次考试,学生再次在古诗上“栽”跟头,一方面是孩子掌握的不到位,另一方面是我的重视还不够。解决办法——每一首诗,不管是之前学习的还是马上要学的,每一首都要确保会背会默写。第三,阅读是个老大难。孩子阅读的能力亟待提升。归根结底是读的书太少。孩子的阅读能力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,也不是靠老师讲就能培养的。书读百遍,其义自现。解决办法——打量阅读课外书,并且教学生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,教学学生做批注。让学生谈谈通过这个词感受到了什么?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?联系上下文理解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好处?这段话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?还有什么问题不太明白?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没有弄懂?……通过批注的方法,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,教师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,充当“引路人”的角色。第四,作文水平的提升。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。多读书,多积累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。解决方法——和阅读放在一起,通过批注的方式,积累好的词句,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,了解一句话在句中的作用,并且通过作文竞赛,词语积累竞赛,成语接龙游戏,小老师教作文等方式,激发学生主动阅读,主动积累的兴趣和习惯。积累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,教师要从中做好监督和指导的工作。

一次失败的期中考试,一次深刻的反思,让我知道,自己要做的还有许多许多。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指导,使我的学生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