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象英国
作者: 刘吉虎 | 发布时间: 2018/5/30 14:41:48 | 1174次浏览
英伦三岛,温润柔和的山峦连绵起伏,青翠无垠的草地如青烟般弥漫,满山遍野的绿,深深浅浅,层次分明。其间点缀着优雅恬静的村落,偶尔还会看到山坡上一群群很悠闲的羊群、奶牛,只是不曾见有放牧的人。
连绵的山峦 绿色和村落 草地上的羊群 秋日的英国没有好的天气,偶尔的明媚,然后是长时间的阴天。“低低的阴云,灰色的天空,将地上的一切都笼罩上一层说不清,道不明的暗调华丽。英国绵绵的细雨,它不是缠绵的,而是一种优雅的沉溺,特别是在雨中,漫步在庄园、草坪或者就是一处无垠的坡地,脚下是永远绿色的青草。绵绵细雨让那些古典更古典,四下里静到没有一点动静儿。那一刻仿佛就走进了历史,走进了简.奥斯丁或是勃朗特姐妹的著作里。”这是许多人的感受和心情。那种丝丝的苍凉却又不乏浑厚的感觉,让人心里特别丰盈。 英国仍然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古老而严谨。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古老建筑物,街头乘着马车、中世纪装束的英国绅士,依旧存在且饱受关注的王室,见证着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执著。 曼市政府 街面马车 白金汉宫 大笨钟前 牛津是英国最人文的城市(大学中的城市,城市中的大学),那些用大块大块的石头盖成的粗旷的教堂,那些经历过近千年风雨的学院,那些藏品丰富却完全免费的博物馆,如此真切地组成了万千莘莘学子们的圣地。浓重的学府气息赋予了牛津无与伦比的高贵气质,学校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自不必说,单从牛津大学(University of Oxford,简称:Oxon)走出去的二十五位首相就让别的大学望尘莫及。 牛津街头 牛津大学新学院 牛津大学校园一瞥 新学院教堂【哈里波特(四)拍摄地】 剑桥大学(University of Cambridge)是英国另一所世界顶级的大学。大学的许多地方保留着中世纪以来的风貌,到处可见几百年来不断按原样精心维修的古城建筑,许多校舍的门廊、墙壁上仍然装饰着古朴庄严的塑像和印章,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丽的画面。英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、作家、政治家都来自于这所大学。剑桥大学也是诞生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高等学府,8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此执教或学习,70多人是剑桥大学的学生。 剑大一隅 国王学院
和牛顿有缘的苹果树 在剑桥镇的康桥旁,我惊奇地发现立有徐志摩的《再别康桥》的碑刻,“轻轻的我走了,正如我轻轻的来;我轻轻的招手,作别西天的云彩……”诗的旋律就像涟漪般荡漾开来,契合着诗人的情感潮起潮落,那种独特的审美快感,叫人百吟不厌。多年来这首诗一直感动着我。 康桥头 在康河的柔波里 此次英国之旅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该国基础教育的现状,引他山之石于我所用。现场参观、课堂观摩及参与的知识讲座等,让我对英国的基础教育有了直观的认知。作为经济发达、文化积淀深厚的西方国家,英国教育的高投入(占国家财政预算20%),免费义务教育(5-16岁)、小班化管理(30人以内)、资源建设的信息化程度及学校享有的较高自主权等,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David教授讲授牛津大学教育管理 英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非常多样化,除了语文、数学这些常规课程外,还开设了烹饪、戏剧表演等课程,充分照顾了孩子的个性兴趣,注重挖掘学生潜能,发展学生天赋。学校的教学设施非常现代化,多媒体设施非常先进。技术课教室很大,里面摆满了各种机器,如车床、刨床、烹调用的灶具等一应俱全。 他们组织教学的形式也很特殊。学生不分固定的教学班级。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。上课前,学生涌在走廊里,寻找自己感兴趣或根据学习的程度选择教室上课。
学生选修计算机课 在英国,中小学没有现成的教材,只有依据年段设置的统一的课程标准,课前老师要大量的阅读搜集资料,精心备课,自编教材。每个课堂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风格,那就是互动教学,学生与教师在和谐的互动、共同参与中完成一堂课的教学。课堂上,学生似乎永远不会有感到难堪的时候。对学生的回答,老师从不直接生硬的进行否定,对了会很肯定,错了,他会答复学生让他再想想,然后问有没有更好的答案。在教室里,学生听到老师讲得最多的是“OK,Well done!”{好,表现得好}。一堂课结束前,老师还要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学生对本堂课教学的满意情况。
课堂评价被学生给了“哭脸”自罚倒立的七年级数学老师
未完,待续······
|